返回
“春不打鱼,夏不酿酒”这个道理你知道吗?
2019-06-18 17:19  点击:22045

 QQ截图20190618172417

俗话说:“春不打鱼,夏不酿酒”。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籽在腹中。为什么白酒生产企业,到了每年6至8月份都要停产呢?夏天酿酒到底有什么危害呢?下面小编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分析一下。

酿酒发酵要求“前缓、中挺、后缓落”。浓香型白酒入窖温度要求在17~20℃,由于夏季地表温度大概在22~38℃之间,入窖温度难以达到要求。

入窖温度高,升温猛,酸度大,使糖化发酵很快地进行,大曲中酶的活力受到抑制,经化验证明,由于发酵升温快,发酵糟醅含酒精量一般6~7d即可达到最高,到窖时含酒精量反而下降。

入窖温度高,发酵升温快,给杂菌繁殖造成适宜的条件,使糖化或酒精变成酸,造成发酵糟醅酸度增加,影响正常发酵,从而导致出酒率下降,如醋酸杆菌在代谢中,将乙醇氧化成醋酸。

QQ截图20190618172423

入窖温度高,发酵温度很快超过酵母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28~32℃),容易造成副产物高沸点物质增加,而影响粮耗和酒质。

夏季气温高,空气、场地中的杂菌较多,由于摊晾降温时间延长,带入窖内的杂菌就会增加,从而升酸快且幅度大,影响发酵正常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气温高会造成在起窖、拌料、装甑、摊晾、冷却等工序时间延长,造成酒精大量挥发而损失。

由于生产场地温度过高,酿酒人员需要长时间高温作业,从工人人身安全方面考虑也应该停产。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质量,为了爱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夏季不酿酒已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传统习惯。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