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与幽门螺旋杆菌
笔者曾写过《神秘的茅台》和《茅台酒与健康》两篇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实事求是地反映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茅台酒的一些实际情况,同时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有识之士来关心、研究茅台酒乃至各种类型白酒和其他饮料酒。为了进一步抛砖引玉,笔者特意写了此文,与酿酒同仁们共同探讨。
在几年前笔者曾听说有人在研究茅台酒和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由于笔者年岁较大,阅读的文章较少,加上外文水平有限,所以一直少于对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和研究成果的了解。我也曾叫我的学生联系与有关院校和医院做这方面的研究,学生告诉我幽门螺旋杆菌不易培养,因此没有找到合作单位,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但有个问题不断浮现在我脑海中:有些同志来茅台工作前,因为胃有问题而不能喝酒,进了茅台酒厂后,因工作需要而学会逐步的喝点茅台酒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同志不但能喝,而且量还不少,并且胃也没有毛病了;有的同志却一直因有胃病而不喝茅台酒,只喝饮料酒。这是什么原因呢?某人得了肠上皮化生和中度萎缩性胃炎,什么治胃病的药都吃了,甚至电视上及其他媒体上打广告的新药都吃过,但就是不见好。医生劝他切除,夫人是军医,也劝他切除,但他就是不愿切,因为他听父亲说高度茅台酒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所以带着妻子和女儿来茅台参观,参观后,见是纯粮发酵,且要贮存3年,是用很复杂的工艺酿造。他回去坚持每天喝茅台酒,开始喝时,胃痛如刀割,但仍坚持,随着喝的时间长了,疼痛逐渐轻了,且过一段时间就不痛了,经检查肠上皮化生没有了,中度萎缩性胃炎变成了浅表性胃炎。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了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所了解,笔者让公司医院的主治医生找了资料学习了一些:幽门螺旋菌,是1982年从胃活体组织中分离培养出来的一种引起B型胃炎的病原体,当时称幽门螺杆旋菌族,后来称幽门螺旋杆菌。现在医学界确认幽门螺旋杆菌与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一是慢性胃炎;二是消化性溃疡病;三是胃癌;四是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MALT)恶性淋巴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力很强,可通过不洁的食物、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还可以通过胃感染,因此它感染了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其发病率各个国家不同,同一国家各地区也不同,我国低的达20 %,高的达90 %,高于发达国家。研究表明,感染者并不都得胃病,但得了胃病的人其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高于人群中总检出率,这可能还和其他因素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胃癌高发区。现已证明胃病的患病率不仅与该地区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有关,还与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早发感染有关。
根据上面的知识,结合笔者10月份听说两个关于茅台酒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故事,一个是我一个朋友的夫人得了胃病,他的一个朋友对此开一个特殊的方子:每天喝点茅台酒。因为他说茅台酒能降低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后来他听了朋友的话,适量喝了一段时间的茅台酒后,胃病好了;还有一个是最近在飞机上遇到的今年初才从北京调到贵州工作的同志,他认识笔者是从媒体上看到的,但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在谈话中他告诉我,他过去在北京喝其他酒,每次检查身体时幽门螺旋杆菌每次都是阳性,到了贵州工作后,平时应酬用的是茅台酒,就不喝其他酒了,今年体检第一次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结果是阴性。笔者联想到茅台的一个员工,平时不喝酒,茅台也不喝,50多岁得了胃癌,切除后又转移到肝上,是不是也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茅台酒是否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观察;为什么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和繁殖?也有待医学界和有关各方的共同深入研究。但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牵涉到20 %~90 %中华儿女的幸福指数,涉及到人们生命攸关的大事。是什么原因使茅台酒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呢?笔者分析认为,一是贵州茅台酒中有上千种香气香味物质,可能这其中就包含若干种能除灭及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生长和繁殖的特殊物质;二是贵州茅台酒破坏了幽门螺旋杆菌赖以生存的粘稠环境而使之随粪便排出了体外;三是贵州茅台酒可能破坏了幽门螺旋杆菌赖以生存的“氨云”保护层,让胃酸能对其发挥作用进而起到灭菌效果。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但可以试试。具体研究还需根据科学的临床观察实验与茅台酒的有关研究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这为解密有关现象的产生原因具有重大的意义,也可为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实验研究思路。(季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