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专家称“特供酒”是营销手段 酒企已不再生产_河南酒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播报 » 新闻播报 » 正文

专家称“特供酒”是营销手段 酒企已不再生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24  浏览次数:951
核心提示:专家称特供酒是营销手段 酒企已不再生产 日前,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上获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



  专家称“特供酒”是营销手段 

酒企已不再生产

 

 

日前,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上获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规范白酒标签。其中,《通知》强调不准生产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

名酒企业:我们早就不再生产了

获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一消息后,记者对名酒企业进行了专访。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协作部部长郭宾则表示,五粮液已于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前或者更早就不再生产特供酒了。山西杏花村汾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建书表示,汾酒集团去年就不再生产特供和专供酒了。对于有“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洋河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办公室主任滕小燕表示:“公司去年就已经取消生产特供酒了。”

记者致电泸州老窖、酒鬼酒等多家白酒企业,均表示目前已不再生产特供酒了。

业内人士:“特供酒”更多是营销手段

不准“特供”已不是头一回,专项整治活动也从未停止过。早在2004年有关部门就发出《关于严禁在商业广告中使用国家机关名义的紧急通知》,此后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进行一场整顿行动。

今年3月,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财政部、审计署、工商总局等五部门就联合下发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志的物品。

为何“特供”酒屡打不绝?“特供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关,是封建时期的官尊民卑和特权意识的延续。”白酒营销专家舒国华表示,早在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确实存在特供、特需、特制、专供等现象。但是,现在基本是“小康社会”了,不再需要特供了。

舒国华称,近些年来,特供商品已不是真正的特供了,跟普通的大众化产品没有区别,甚至并不比市场化产品好。对此,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表示:“近年来的特供,其实是营销手段。”

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放在头等位置

11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尤其是对标签管理一节禁生产标注“特供”字样白酒的表述,引发媒体关注和网络热议。

国家食药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禁止生产标注“特供”、“专用”等字样的白酒,一直是白酒标签管理规范的内容。此前,主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工商总局也就此印发过专门的规定文件。

今年,由于食品安全的生产、流通、餐饮环节职能整合至食药监管部门,食药总局在制定进一步加强白酒安全监管的文件时,也对此前分由质检、工商部门制定的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安全规范进行了梳理、整合。因此,标签禁用“特供”、“专用”字样并非对白酒生产企业的新规定,而是重申。

在这个“重申”的《通知》里,记者发现,已将白酒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放到了头等重要的位置,认为这是从源头保障白酒质量安全的头等大事。为此,《通知》从严格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生产许可条件组织生产、切实控制白酒中塑化剂污染、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白酒、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强白酒出厂检验、严格规范白酒标签、建立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等七个方面加以详尽阐述,并从强化生产许可、加强监督检查、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四个措施予以落实。

食药监局:切实落实监管责任

为了收到实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目标措施,落实监管责任: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各地食品监管部门要将加强白酒的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在机构改革期间要统筹协调和明确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职责、任务,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加强本行政区域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具体实施方案,要对本行政区域白酒生产企业和小作坊进行一次普查和专项检查,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人员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白酒生产加工集中的地区,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社会共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推动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开展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自律、引导市场消费等方面工作,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白酒质量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开办白酒质量安全科普类专题栏目等。鼓励和支持消费者参与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畅通投诉渠道,落实有奖举报,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加强舆论监督,对制售假冒伪劣白酒违法行为公开曝光。

三是加强检查督导。结合当前白酒质量安全隐患,工作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检查和解决,对本地区域性问题及重要案件要及时报告总局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注重收集、汇总和分析工作情况,不断查找薄弱环节,及时发现新情况、制定新举措、解决新问题。要善于结合食品药品监管新体制,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华夏酒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