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行业进入新形态!未来三年,依然是谁的调整期?_河南酒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播报 » 新闻播报 » 正文

行业进入新形态!未来三年,依然是谁的调整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8  浏览次数:1551
核心提示:6月27日下午,泸州老窖(000568)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股东大会召开,泸州老窖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总经理林锋,副总

 6月27日下午,泸州老窖(000568)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股东大会召开,泸州老窖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总经理林锋,副总经理、董秘王洪波等高管亮相,继续喊话“能跑多快跑多快”。

QQ截图20180708181311

 “2018年是泸州老窖向‘十三五’战略目标发起全速冲刺的关键时期!”刘淼在本次股东大会上重申,泸州老窖公司将增添新举措、加快新速度,确保再创佳绩、再上台阶、再立新功。

 “回归前三”使命在前,泸州老窖毫不懈怠。但脚步如此匆忙之下,林锋在回答投资者问时却说,“目前行业还处在波动期,不确定性很大,个人认为未来三年依然还会是调整期!”

该说法引来业界热议。近两年,白酒上市公司财报一致向好,龙头酒企带头提价提速,“弱复苏”、“新周期”观点盛行不绝,一切都在说明行业调整期在过去,新的发展节奏在到来。

林锋到底为啥如此“悲观”判断行业?未来三年,又会是谁的行业调整期?

去年晋级百亿,今年预增25%

2017年,泸州老窖实现营业收入103.95 亿元,同比增长20.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8亿元,同比增长30.69%。时隔四年,泸州老窖重新进入“百亿俱乐部”,但还没未恢复到历史最高点(115.6亿元)。

比行业调整期前,今日的泸州老窖面貌已经大为不同。产品结构方面,曾经的“多子多孙”升级为五大单品系列。

国窖1573从提升高端影响力的角度出发,打造“浓香国酒”品牌。中高端领域,特曲系列打响“浓香正宗,中国味道”广告语。“商务精英第一用酒”的定位的窖龄酒,扩大了圈层影响。头曲、二曲突出“大众消费第一品牌”的形象占位。

清晰简洁的产品线之外,泸州老窖在组织模式上,构建完成了“四总三线一中心”体系,营销决策、指挥、监督、协调高度统一。通过试点“阿米巴”营销组织管理模式,增强了市场作战的灵活性。

可以看到,随着改革措施的推进,泸州老窖的营销组织体系由“垂直型”向“蜂窝状扁平化”方向转变,市场上强化了价格塑造、终端维护、生动化陈列等基础工作,提升了服务核心消费群体的能力。海外市场布局稳步推进,覆盖至 44 个国家和地区。

晋级百亿之后,2018年,泸州老窖将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倘若该目标完成,老窖不但刷新最高历史业绩,距离“冲刺前三”的目标也会再近一步。

未来三年,谁将继续调整?

回归行业前三,泸州老窖最重要的一个门槛是扩大市场规模。因此,林锋谈到,泸州老窖要推动利基市场实现领先、粮仓市场扩大战果、战略市场强势崛起,并继续布局海外市场,以扩大销售规模。

老窖显然已进入全面发力。2017年三季度,泸州老窖实施“东进”、“南下”战略,开始攻打密集型竞争的华东和华南市场,并要在这两个薄弱市场取得应有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三年会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

QQ截图20180708181323

 “2018-2020年,行业还处于波动期间,市场瞬息万变,一切都有可能。”林锋说,国际环境、经济形势、消费群体等因素,导致未来三年的不确定性很大。未来三年,对于白酒行业仍然处于调整期,这三年才是真正最考验白酒企业管理水平的时期。

对于如此“不乐观”的行业判断,林锋解释说,从消费总量看,中国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总消费量持续下降是不可逆的趋势。

目前,虽然白酒市场的总销售金额没出现明显变化,这是有货币发行等原因对冲,让我们感觉没有下降而已。而未来三年的宏观经济是杠杆调整的三年,如果没有涨价机会,加上总消费量下滑,谁还能说这不是行业调整期?

但也是在这样的调整环境下,泸州老窖已经准备逆势奔跑了。林锋认为,这是优秀企业的一个历史性机会,“我们充满信心”。

据了解,林锋本人多次发出类似的行业判断。通过对比会发现,他所说的“行业调整”,与我们理解中的行业调整期大为相同。他想表达的观点是“行业竞争加剧”:白酒市场总量减少,名酒竞争激烈,式微企业发展受限。

川财证券近期发布报告也称,经历多年的深度调整后,受消费升级影响,商务及个人消费占比提升,白酒市场集中度提升以及行业分化明显,一二线龙头表现亮眼,而部分小酒企因品牌及渠道等因素影响继续承压。

随着白酒集中度提升,大企业开启市场份额收割,中小企业面临“弱肉强食”般的掠夺,将演变为一种常态,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行业调整”。

随着行业调整进入“新形态”。由此可以预判,未来三年,整个白酒行业盘子只减不增,一面是大企业的复苏崛起,另一面是式微的企业走不出困境,加上被提速的大企业挤压,市场要比“行业调整寒冬”更为严酷。  (华夏酒报  刘保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