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美酒夜光杯!从古至今,挚爱美酒的炎黄子孙从没放弃对酒与器的精雕细琢。早在几千年前,先人们不仅学会了酿造美酒,而且对装酒的器具还特别重视,正因如此,能承载美酒的仰韶文化珍品酒具——船形彩陶壶才应运而生。
1958年,文物专家们对仰韶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其中一件外形“特殊”的器具,口部呈杯状,器身为横椭圆形,两段突尖,从整体造型上看,它非常像古代的小木船,船形壶身中间用黑彩画了一张网格形状的图案。经过不断发掘,专家又发现几个表面光滑的石制椭圆形球体,这些球体经考证是祖先们经常使用的“网坠”。专家们最终经考证确定该船形器具为“酒器”。
仰韶美器:船形彩陶壶
船形彩陶壶为仰韶文化彩陶珍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于1958年发掘出土,泥质红陶,口径4.5厘米、宽24.9厘米、通高15.6厘米。中间注口部呈杯状,用以注入或倾倒液体;器身横置,上部两端起尖角,平底;陶壶上端两肩上,横置两个桥形小耳,既便于提拿,又可穿绳背负,随身携带;腹壁外侧各用赭黑彩绘网纹装饰。壶的造型优美,颇像一只小船,此器物亦因此而得名。
船形彩陶壶的壶身两侧均画有鱼网纹,学者认为当时原始人已有划船撒网捕鱼的能力。在我国古代,人们梦想着酒就像船下的水一样,可以永远不会喝完,故此将酒器造成船形。船形彩陶壶反映当时人们驾船捕鱼的生活,是半坡类型彩陶中的艺术珍品。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说:仰韶文化遗址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于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的发现和我们的关系、现代文明的源头紧密联系。
著名考古与美术史学者郑岩在其著作《年方六千》中还原了制造这件美器的古人当时的生活:“村子的新址选择在河西岸,位置既不高也不低。河水上涨时,不至于淹没家园;河水下降了,取水也不会太远。村西的壕沟用来防范野兽的袭扰,走过简易的桥,便是新开垦的农田。烧制盆盆罐罐的陶窑设在靠近河岸的断崖上,老窑工起早贪黑地劳作,每天迎送着下河捕鱼的年轻人。渔猎,仍是农业、畜牧以外重要的食物来源。”(河南商报记者刘开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