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酱香型白酒相关标准_河南酒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播报 » 新闻播报 » 正文

酱香型白酒相关标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1  浏览次数:1108
核心提示:在全国白酒板块中,贵州省是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酿造主要产区,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税收均位居全国前列,并获
       在全国白酒板块中,贵州省是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酿造主要产区,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税收均位居全国前列,并获得“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殊荣,酱香型白酒相关标准大多也是由贵州省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及企业等主导制定。
QQ图片20160711111331

季克良先生在《仁怀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一书的序言中回顾了我国酱香型白酒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曾提到“因茅台酒的酿造工艺独特、香型主体成分复杂,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直到七、八十年代,才有正式的企业标准”。20多年后的2001年发布实施国家标准《茅台酒(贵州茅台酒)》(GB 18356-2001),同年,茅台酒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直到2007年才发布《地理标志产品贵州茅台酒》(GB/T18356-2007),同时2001年的标准废止。2007年的这个标准又分别于2011年、2015年做了修订。近30多年来,茅台酒企业标准逐步上升到国家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对酱香型白酒标杆茅台酒的肯定,而自2001年茅台酒国家标准首次发布后的15年来多次修订也说明“茅台酒的酿造工艺独特、香型主体成分复杂”。

2010年,四川宜宾市发布了地方标准《宜宾酒(酱香型白酒)》(DB511500/T/11-2010),该标准规定了宜宾酒(酱香型白酒)的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并从大曲、生产工艺、感官要求、理化指标等对宜宾酒进行相关规范。

2011年7月,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贵州省编制的《酱香型白酒》(GB/T26760-2011),是现行通用的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该标准分别从产品分类、产品分级,以及技术要求对广义的酱香型白酒进行定义,并于当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贵州省于2007年发布实施的省级地方标准《酱香型白酒》(DB52/526-2007)废止。该标准编制过程中,曾对贵州、四川、湖南3省28家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对生产工艺进行总结分析、并从调查的企业抽取的73个成品酒样的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评进行验证,组织行业专家、起草单位多次反复地对酱香型白酒特征成分、健康成分、各界限指标的研究和确定,多次讨论研究之后完成。

2014年1月,贵州省组织编制的省级地方标准《贵州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体系》正式发布,同年6月实施。该体系由65项标准组成,其中收集了49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首次编制发布省级地方标准16个。体系中包括基础标准,原辅料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包装、标识、运输、贮存标准,安全环保及销售服务标准七个部分。该体系涵盖了酱香型白酒的原辅料、生产加工工艺、产品、检验、包装、贮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与白酒工业相关的工业旅游等环节,总体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国首个酱香白型酒技术标准体系。

2015年9月,贵州省仁怀市正式发布实施《仁怀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并授权仁怀市酒业协会作为仁怀白酒行业的团体标准使用。该体系由仁怀酱香白酒科研所、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仁怀分院、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单位联合组成工作小组,在《贵州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体系》基础上,广泛征集并采纳省内外多位白酒专家和仁怀当地百余家酱香酒企业意见,通过完成前期企业调研、标样制作、样品感官品评、检验分析验证等基础工作后,参考相关文献、国内外相关标准,起草编制,并组织多次讨论修改完善而成。《仁怀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是全国首个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也是贵州省首个团体标准。该标准包括新制定的第一轮次至第七轮次基酒标准、综合基酒标准等8项半成品标准,以及《仁怀大曲酱香基酒生产技术规范》和《仁怀酱香大曲生产技术规范》2项技术规范。

2015年11月,中国酒业协会下达了《白酒原酒》等4项与白酒原酒产品密切相关的团体标准制定计划,由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负责组织标准起草工作。历经半年多,起草工作组在研究了相关标准技术资料、行业调研、数据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白酒原酒》、《固态法浓香型白酒原酒》、《固态法酱香型白酒原酒》和《小曲固态法白酒原酒》共4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6年6月,中国酒业协会向各有关单位、有关人员发出《关于<白酒原酒>等4项团体标准征集意见的函》,广泛征求意见。

通读《固态法酱香型白酒原酒(征求意见稿)》,其中包含“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要求”、“5 分析方法”、“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共6大块内容和4个规范性附录《A固态法酱香型白酒原酒感官质量评价指南》、《B固态法酱香型白酒原酒真实性数据库构建指南》、《C白酒中挥发性组分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和《D稳定同位素检测方法》。

以上酱香型白酒相关标准中大多为成品酒标准,对外公布实施的原酒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尚有欠缺,部分企业内部也有自己制定的原酒标准,但可能仅限企业内部使用,缺乏通用性。总体而言,中国酒业协会组织制定的团体标准《固态法酱香型白酒原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为首次制定,在编制要求上应该是高起点,适用性更强、范围更广,但本标准尚在征求意见阶段,自然也会存在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酿酒科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