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白酒盛宴背后:大批中小白酒企业生存艰难_河南酒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动态 » 市场行情 » 正文

白酒盛宴背后:大批中小白酒企业生存艰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09  浏览次数:4627
核心提示:2017年已经收官,一骑绝尘的国酒茅台继续在股市诉说着佳话,排长队买茅台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2017年已经收官,一骑绝尘的国酒茅台继续在股市诉说着佳话,排长队买茅台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而20家白酒上市公司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调整期后惊蛰似的业绩爆表,“涨价”更是散发出无穷的魔力,引众多酒企尽折腰,经销商、股民甚至消费者都沉浸于这场白酒的狂欢。

然而市场盛世之下仍有蝼蚁,仔细回味,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业绩飘红背后也有无数小型酒企正在寒冬中煎熬,中国近2000家白酒企业,产品涨价的才仅仅十几家。2017年是白酒行业强势复苏的一年,但2017年同样是白酒行业两极分化加剧、巨变的一年。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2017年的白酒行业在中国整个经济中也是极为亮眼的,甚至引来的一波波资本热潮,而股市的一路“扶摇而上”更让白酒行业增添了神秘的气息。

从业绩来看,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业绩爆表,数据显示,20家白酒上市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在营收方面只有3家出现了下滑,剩余17家都实现了增长,在净利润方面,只有4家出现了下滑,其余16家都实现了增长。

业绩增长较好的包括,贵州茅台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24.5亿元,同比增长59.4%;净利润199.84亿元,同比增长60.31%。五粮液同期实现营收219.78亿元,同比增长24.17%;净利润69.65亿元,同比增长36.53%。山西汾酒同期实现营收48.56亿元,同比增长42.8%;净利润8.06亿元,同比增长78.54%。水井坊同期实现营收14.71亿元,同比增加85.18%;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63.22%。

白酒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确实亮眼,这是在2013年-2016年连续几年的动荡调整后的集中爆发。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2017年白酒行业强势回归,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一线酒企量价齐升,品牌价值回归,利润率也有所提高。

而众多资本的进入使得这场白酒盛宴更加耀眼。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上市白酒企业的总市值达17109亿元,比2017年初的8864亿元足足增加了93%。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水井坊、沱牌舍得均实现股价翻倍。

不过,与此同时,被20家白酒上市公司光环掩盖的众多中小酒企却艰难生存,白酒行业两极分化加剧。据内部人士透露,2017年,仅山东、安徽等地分别有十几家中小酒企退出,这比往年的生存情况更加艰难。此外,从2013年到2017年,有近三分之一的白酒终端店退出了市场。

而金种子酒则是数据公开的中小酒企惨淡经营的典型。资料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金种子酒实现营收8.31亿元,同比下滑19.98%,净利润498.06万元,同比下滑50.35%。

蔡学飞透露,包括安徽宣酒、山东景芝、河南仰韶、宋河等众多酒企都面临严重问题,库存压力大,动销不畅、货物积压,这还是区域酒企中比较有规模的,至于众多的不知名的小型酒企处境就更加艰难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酒行业经销商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2017年80-300元价位段的市场萎缩了40%以上,很多经销商都尽量避开这个价位段,位于这个价位段的中小酒企也大量倒闭,大企业的中低端酒销售情况也在下滑。例如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系列销售额从2016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0多亿元,但博大公司却从2016年的50亿元萎缩到2017年的不到20亿元。

“这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中小酒企主打产品不在升级的价格段中,成本压力大,利润低,销售额下滑;二是当前的白酒行业已经从渠道驱动向渠道+品牌的双驱动转变,中小酒企没有品牌力,之前的渠道优势发挥不了,动销很不好。”蔡学飞如是说。

涨价背后不一样的故事

而涨价无疑是2017年白酒行业的经典词汇,贯穿于2017年的始终。例如,五粮液2017年2月份开始就提高了新品五粮液和五粮液1618的价格,全年经历了三次提价,到12月份,“普五”(52度水晶瓶装)建议零售价已经上调至1099元,五粮液1618零售价从999元调整到1199元。

郎酒自2017年2月底开始提价,先后3次调价红花郎,并接连调整核心联盟商供货价格,将旗下红花郎等产品价格上调20元/瓶-100元/瓶。

2017年7月份,水井坊也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对典藏、井台、臻酿八号的出厂价分别上涨15元/瓶,10元/瓶,10元/瓶,其他产品如晶莹装、鸿运装、小水井等都有一定涨幅;12月4日,水井坊再次提价,将典藏系列上调40元,井台系列上调30元,臻酿8号及鸿运装上调20元。

此外,包括剑南春、洋河梦之蓝、洋河天之蓝、舍得、青花汾酒、酒鬼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

业内人士分析,实际上,由于消费升级、大众消费回升和通胀等因素,涨价从2016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2017年白酒上市公司的业绩亮眼很大程度上是从2016年开始的白酒涨价造成的。

但同样是涨价,不同的酒企却诉说着截然不同的故事。例如,茅台的全年涨价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边涨价,一边断货,这厢飞天茅台零售价“扶摇而上”,很多地方都已经破1700元,那厢排长队买茅台的新闻却是频见报端,飞天茅台越涨价越引起消费者的疯抢,渠道越是紧张进而越是涨价,茅台的所谓“铁腕”限价措施只能激发消费者更加强烈的购买欲,高端国酒自有其稀缺性。

但五粮液等酒企的涨价便有卡位之嫌,业内人士认为,五粮液为了不被茅台落下自然要紧跟茅台的涨价步伐,力推大单品普五,不过,作为老牌名酒企,五粮液和洋河、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具有优质的品牌基因,这决定其拥有涨价的基础。

而众多区域酒企情况则不那么乐观。蔡学飞认为,包括舍得、郎酒、山西汾酒、老白干等区域酒企品牌影响有限,涨价的基础不好,无法像全国化的酒企那样摊薄涨价的风险,它们的涨价更多具有投机性,只能在区域强势市场涨价。

此外,记者注意到,即使2017全年白酒涨价的风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关于全线白酒涨价的传言也甚嚣尘上,不过,仔细算来,真正实现涨价的企业也就十几家,但中国白酒行业有近两万家白酒企业,仔细回味,被光环掩盖下的大量中小酒企不仅没有涨价,还要面对成本的上涨,生存都很艰难,着实让人感叹,白酒行业的两极分化不仅从业绩上可见一斑,从涨价历程也是清晰在目。

而进入2018年,白酒涨价恐难停。就在2017年年底,贵州茅台宣布,自2018年起,茅台将适当上调茅台酒产品价格,平均上调幅度 18%左右。

蔡学飞预测,进入2018年,白酒涨价潮还将继续,一线名酒企为了提升品牌力将继续涨价,而二线酒企为了卡位和不被边缘化也会跟随提价,此外,白酒行业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更多的中小酒企如果不能很快调整到位,将面临更为不利的市场环境,资源也将进一步向一线名酒企集中。(中国商报  周子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