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宝丰千年古风香飘世界_河南酒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播报 » 新闻播报 » 正文

宝丰千年古风香飘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5  浏览次数:850
核心提示:宝丰 千年古风香飘世界 美酒莫不与钟灵毓秀之地相连在宝丰也是如此。这块中原腹地核心之上,流传数千年之久的仪狄酿酒传说,

宝丰
千年古风香飘世界

 

美酒莫不与钟灵毓秀之地相连——在宝丰也是如此。这块中原腹地核心之上,流传数千年之久的仪狄酿酒传说,不仅成为宝丰人引以为傲的文明印记,更成为宝丰美酒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的文化依据。
对于宝丰酒而言,1915年荣获万国博览会金奖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而向上推溯,数千年前的仪狄酒祖,唐宋元明清时的辉煌,则是其精神与内蕴的根源所在。
酒祖文化节为仪狄正名
不仅宝丰酒的传承者视仪狄为祖师,在宝丰县当地,普通百姓更是对于这位开启酒业文明的前人充满崇敬之意。
201244日,“首届中国酒祖仪狄文化节”在中国白酒的发明人——仪狄出生地河南省宝丰县商酒务村隆重举行。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仪狄酿酒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但是宝丰当地人打破了这种惯性认知,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宝丰地域文化与文明先辈的敬仰。
据首届仪狄研究会会长王杰民介绍,经多年考证:仪狄生于公元前约2176年,卒于公元前约2082年,享年95虚岁。仪狄家居商酒务村西南角的金家泉边,26岁那年在地里劳作时,家人将饭送到了田间,当时地里种满了桑树,吃剩下的饭为了腾碗,就用桑叶包起来,放在了金家泉流出的浣河边,结果忘在了地里,几天后发现溅过泉水的桑叶包里流出了发着香味的汁液,仪狄拿起一尝,绵香可口,非常甘美。由此,他经过反复琢磨、实验,用金家泉水多次调制、品尝,最后发明了酒。
仪狄将造酒技术教给了村上人,以后代代相传,酒就成了商酒务村的传世之宝。唐代时村民编了个《村语》刻在石碑上:“村旁古遶金家泉,禹凿商开流不断。冬天热来夏天寒,流经寨子润姜园。仪狄村祖秘方传,福我境地醴甘甜。上有千载衍后代,天赐神造袭平安。”
中国最早的地理图志书《星野图考》里载:“汝海应野多酒事,仪狄造酒汝海之南,应邑之野,取其水尔。”
 “汝海”:即汝河,在商酒务北二十多里处,商酒务就在汝河南岸;“应邑”:即古应国的都城,在商酒务东南三十多里处,现邑城早湮,但城外应山、应河仍在,商酒务正在应邑郊野。“取其水尔”的水,不论从“村语”还是民谣里看,都应是指金家泉或金家泉流出的浣河。
清嘉庆知县秦伯度《增修程明道先生祠碑记》载:“昔者朱公剡见先生于汝,逾月而归,告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今考之即在于此,是先生之教不必择地而施,而适值监酒税于汝之时,朱公剡自他方来,且得坐于春风,则当时应山、滍水间,敦诗书,说礼乐,躬亲其教者,又不知若何鼓舞于春风之中也。”这里边明确提出了“汝”和“应山”、“滍水”,“汝”即汝州,在商酒务北;“滍水”即沙河,它和“应山”都是应邑所在地,在商酒务南;而朱公剡向程颢学“理”的地方,就在商酒务村的“春风书院”里,这样就进一步证明了“多酒事”的“汝海之南,应邑之野”就是指古酒镇商酒务。
当地百姓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商酒务村多年来以酒立村、以酒兴村甚至以酒名村,皆得益于本村先祖、中国白酒创始人仪狄。不仅仪狄造酒的故事在该村妇孺皆知,而如今的宝丰酒业,更被当地人看作是传承了仪狄酿造精神的一个地域象征。
酿酒集大成者
历史上有杜康酿酒之说,有仪狄酿酒之说。在宝丰县,出于对先祖仪狄的敬仰,当地百姓普遍认为仪狄是酿酒之祖。
在史记中,有多处仪狄造酒的记载。《战国策·魏策》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酒经》载:仪狄作酒醪。因此,是夏禹时期的仪狄酿造了酒,距今有4100多年的历史。《吕氏春秋》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于汝海之南,应邑之野。古时汝河流经汝州的一段称之为汝海,汝海之南就是汝河之南,宝丰在汝河的南岸。宝丰商周时为应国属地,古应国遗址现在宝丰县城东南十公里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应国遗址上先后发掘墓葬100余个,出土文物万余件,其中酒具酒器就有三千多件。从质地上分有:铜、石、陶、玉、骨、玛瑙、绿松石等;从用途上分有:杯、盅、壶等。其中最珍贵的一组是:“提梁卣”、“蟠龙纹香”、“耳杯”、“铜方壶”、“应伯壶”和“铜爵”等。从爵内的大篆铭文上可以看出宝丰酒业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而史记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似乎是讲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可见,在最初的传说之中,这两位前人都与酒有缘,都为酿酒方法的创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有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使之流传于后世的。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当然不是一般百姓,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掌管造酒的官员,这恐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书载仪狄作酒之后,禹曾经“绝旨酒而疏仪狄”,也证明仪狄是很接近禹的“官员”。
那么仪狄到底是什么来历呢?实际上,这同样有史料可以做证据。比起杜康来,古籍中对仪狄的记载要一致些,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呢?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的记载较之其他古籍中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已算详细的了。
有学者认为,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的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这还是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
传承千年,脉络不断
与其他名酒不同,宝丰酒的传承上袭仪狄,下至唐宋元明清年间,都有历史实物与典籍可以为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宝丰酒的脉络发展千年从不曾断过。
白酒自古就具有极浓的文化色彩,某种酒的兴旺与名人的推崇关系极为密切。宝丰酒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上乘的质量,赢得了历代名人的赞誉,也是宝丰酒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唐宋时代,洛阳长期处于陪都的重要地位。汝州是洛阳的南部门户,属京畿之地,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名人游历求官的胜地。凡是在汝州游历和任职者,无不对宝丰酒喜爱有加,留下美好的回忆。酒仙李白二十五岁出川以后,曾数度游经汝州龙兴县(即今天的宝丰县),遍饮天下名酒而写成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的千古绝唱中就饱含着对龙兴佳酿的美好感受。
唐代著名诗人刘希夷是汝州人,上元年间,他登进士第后,与宋之问、沈伦期结伴游三峡,归至故园,以家乡汝州龙兴美酒(宝丰酒的前身)盛情款待友人,赋诗《故园置酒》,畅言“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诗人劝朋友畅饮龙兴美酒,以缓解百年忧愁,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家乡美酒的赞誉。
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在畅饮宝丰酒后写下了“春风着人不觉醉,快卷更须三百杯”的佳句,赞美宝丰酒。据《宝丰县志》记载:北宋时,全国有十酒务(专司各地酿酒事务管理的政府机构),仅宝丰就有封家庄、父城、曹村、守稠桑、宋村等七酒务,年收税万贯以上。当时的宝丰“万家立灶,千村飘香”,“烟囱如林,酒旗似蓑”。
金时,宝丰酒业兴盛不衰,资产万贯以上的作坊100余家,贩粮售酒者如流,监酒官有镇国上将军、忠校尉、忠显昭信尉等16人,官高三品。据《宝丰县志》记载:金朝大正元年,收酒税四万五千贯,居全国各县之首。
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著名书法艺术家溥杰作诗赞宝丰酒云:“每爱衔杯醉宝丰,香飞白堕绍遗风。开往继来传佳酿,誉溢旗帘到处同。”
历代名人的推崇,不断扩大宝丰酒的知名度,既吸引了更多的知名人士喜爱宝丰酒,又促进宝丰酒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194711月,宝丰解放。驻宝丰某部排长陈宏达和县城仓巷街的教师傅惠中,在仓巷街逃亡地主宋乃修私人酒馆的基础上,筹办建立了“第五军分区酒局”。19486月,宝丰第二次解放,县人民政府再次恢复历史名酒宝丰酒的生产,起名为地方国营宝丰县裕昌源酒厂,成为河南省建厂最早的白酒厂家。
1956年,宝丰酒被命名为河南名酒。19731014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洛阳参观访问,在国宴上有人问道喝什么酒时,周总理风趣地说:“喝河南的名酒宝丰大曲嘛!”1979年、1984年,宝丰酒蝉联两届国优,1989年在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会上荣获国家金质奖,晋升为中国名酒,成为17大名酒之一,宝丰酒的3个品种随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样品酒”。
从仪狄酿酒起始,中间历经岁月的变迁,但是宝丰酒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其原因何在?
在宝丰人看来,宝丰酒一直延续数千年不曾间断过的对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才是其魅力的根本所在。宝丰酒以四千余年“仪狄造酒”古法为传承,并坚持“四清”酿造标准,缔造“清香纯正、绵甜柔和、甘润爽口、回味悠长”等特点品质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