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交杯酒”最早用来漱口
据专家考证,交杯酒始于周朝,但那时不叫交杯酒,而叫合卺,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礼记·昏仪》记载:“妇至,婿揖妇以人,共牢而食,合卺而酳(yìn),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具体什么意思呢?就是将一个完整的葫芦剖为两个瓢,用一根线系住两个瓢的柄端,合起来依然是个完整的葫芦,故名合卺。新郎新娘入洞房后,双方各执此物的一半饮酒漱口,叫“合卺而酳”。
但匏瓜是苦而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因此,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也含有让新娘新郎相亲相爱、同甘共苦的深意。
到了唐代,瓢还可以用杯子代替。宋代以后,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置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清末,婚礼上的交杯酒仪式演化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部分。
到了现代,“按杯于床下”的礼仪已经被革除,“攥金钱”则被“掷纸花”所代替,只有“交杯酒”的礼仪仍然时行,但喝酒地点却从洞房移到婚礼之上,而仪式也简化为夫妻两人各拿一个盛满红酒或白酒的酒杯,交叉胳膊一饮而尽。
从古至今,喝交杯酒的意思大体相同,寓意夫妻永结同心、同甘共苦、百年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