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小型白酒企业要转型别漏了这三个关键点!_河南酒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小型白酒企业要转型别漏了这三个关键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12  浏览次数:865
核心提示:中小型白酒企业要转型 别漏了这三个关键点! 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这样的话题在现今的各种信息渠道中都早已屡见不鲜,调整期这
 中小型白酒企业要转型

别漏了这三个关键点!

 

“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这样的话题在现今的各种信息渠道中都早已屡见不鲜,“调整期”这个词一度成为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热议的话题,同时也屡屡被用作白酒销售情况低迷的理由。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在调整期内变成被历史车轮碾过的殉道者,更多的酒企开始意识到“调整期”的说法不是虚张声势,并开始为自身的处境而忐忑不安。到底什么样的企业会被淘汰?暂时勉强存留下来的企业又该怎样做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天祥教授,听他讲解了对这次调整的理解与看法。

淘汰是市场规律

记者:吴教授,从白酒行业正式进入调整期以来,至今为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遭受淘汰和被并购的结局,您认为这种现象正常吗,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状况?

吴天祥:这种现象很正常,这是市场长期病态因素积累下的必然结果,只有淘汰掉部分企业,市场才能得到完善。

以前一百万就能开一个白酒销售公司,而且能随意贴牌,这已经破坏了合理的市场规则。通过这次调整,那些没有按照现代科学的理念经营白酒的企业,在实力上也跟不上中央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调整步伐,这样的企业只能被淘汰。他们就好比是白酒市场这条高速公路上出现的拖拉机、摩托车,不仅让白酒的发展速度和效益上不来,还会给整个市场带来不安全的因素。现在的市场需要清理、整顿与监管,所以淘汰其中的部分企业既是合理的,也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

记者:在这场淘汰的洪流中,有的企业不仅没有经受厄运,甚至还发展得更好了。就拿茅台来说,前不久茅台发布数据表示,截至今年5月末,茅台已经完成了今年全年销售目标的50%。在你看来,茅台是如何做到在逆势中突围的?

吴天祥:在这方面,茅台是个很成功的案例。自从限制三公消费以后,很多人认为茅台这次要“遭殃了”,因为茅台之前最大的市场就在三公消费。然而,茅台没有“遭殃”,甚至在发展的道路上愈加兴盛。我认为这要归功于在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市场考验的时候,茅台集团选择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围绕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按照“三个转型,五个转变”的总体要求,调整优化结构。茅台调整得很快,所以才能取得这样稳中有进的成绩。

被淘汰只是部分企业的结局,对于顺应白酒市场、及时做出调整的企业而言,调整期则是一次机遇。

出路是抓住三个关键点

记者:茅台毕竟是具有足够历史背景和资源积累的大集团,他在调整期的成功很难被复制。对于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迅速适应调整期并找到出路呢?

吴天祥:物极必反,久盛必衰,这是任何行业都必须接受的历史法则。从“黄金十年”进入现在的调整期,企业只有迅速适应过来并作出调整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对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的出路就是转变白酒的发展方式,我认为这其中有三点是至关重要的。

1转变生产方式,坚守纯粮酿造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健康饮酒会成为主流,而非纯粮酿造的酒将会逐渐失去市场,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2调整结构

在过去,中国白酒市场出现了很多混乱的状况,如大批年份酒和特制酒的粗制滥造,这些产品并没有足够的品质保证,却在价格上居高不下。这样的产业结构在市场上的生长周期是有限的,想要避免被淘汰,企业就必须主动做出调整;

3转变白酒的消费方式,让百姓消费和商务消费的环境都回归正常

白酒的消费者主要是老百姓,白酒价格如果超越了科学的定价体系,使产品的性价比与消费者的价格接受区间出现鸿沟,这样就会失去消费者。所以要调整价格结构,让白酒成为更多老百姓都消费得起的产品。

这样的调整方式,与中央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是不谋而合的,具有足够的合理性。照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调整仍在继续,白酒行业的大环境正在趋向合理化。(新食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