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国葡萄品种7成引进国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迫在眉睫_河南酒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我国葡萄品种7成引进国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迫在眉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19  浏览次数:1171
核心提示:  我国是世界葡萄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同时也是葡萄酒消费第一大国。然而,据中国果树研究所所长刘凤之介绍,近几年来,我国葡

     我国是世界葡萄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同时也是葡萄酒消费第一大国。然而,据中国果树研究所所长刘凤之介绍,近几年来,我国葡萄单产持续下降,结构调整和品种更新已经箭在弦上。值得注意的是,7成葡萄品种是从国外引进,对我国的气候条件适应性差,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葡萄新品种迫在眉睫。

  产量第一 7成品种从国外引进

  据《科技日报》9月17日报道,中国果树研究所所长刘凤之16日在第三届南京八卦洲(红杜鹃)葡萄文化旅游节上表示,近几年我国葡萄种植单产持续下降,表明葡萄产业正在经历区域布局优化和品种改良调整期,但葡萄品种70%为国外引进的现状让人心急。

葡萄

  据了解,2015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达1200万亩,产量1400万吨,分别居世界第二和首位。刘凤之说,我国虽然是葡萄种植大国,但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品种较少,自主培育的葡萄品种仅100余个,从国外引进的葡萄品种达70%。一旦走出国门就有可能遭遇知识产权危机,从而限制了我国优质葡萄的出口。

  据了解,在北方葡萄产区“大路货”居多,品质不高且上市时间集中,造成季节性、地区性过剩。“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传统种的葡萄植区,但是由于品种更新较慢,有些地方的‘大路货’葡萄品种,比如‘巨峰’已经滞销。”

  育苗市场混乱,谁都可以随意繁育葡萄苗,造成病毒病等病害较多,为提升品质和降本增效带来困难。

  刘凤之说,目前葡萄种植成本约为3-5元/公斤,设施栽培的成本则更高,必须提高葡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品牌意识,健全产品营销体系。

  他建议,应推行种苗标准化、无毒化,栽培管理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易管、无核、大粒的新品种,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葡萄果品。

  出口或遇知识产权危机 中科院培育葡萄新品种

  正如刘凤之指出的,国内葡萄一旦出口可能遭遇知识产权危机。

  据媒体报道,日本研发的水果和蔬菜因较高的质量和品牌效应而为人所知。日本静冈县生产的红颜草莓以及某日本研究所研发的玫瑰香葡萄未经开发者允许在中国生产和销售。静冈县政府官员称:“我们担心我们县生产的草莓和未授权产品将在出口市场彼此竞争。”

  在日本,根据植物品种保护和种子法案向政府注册后,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年限是25至30年。侵权者将面临罚款和其他处罚。但是,许多日本植物品种因成本高、流程繁琐而没有在外国注册。

  据人民网的报道,记者从中科院植物所了解到,该所弄清了部分葡萄果实品质及部分抗性基因及调控机制,培育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葡萄新品种,包括“京”字号早熟和极早熟鲜食新品种14个,以及“北”字号抗寒旱和抗病酿酒新品种7个和制汁新品种3个,促进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酒一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