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宋河1988 * 我的故事_河南酒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酒与文化 » 杯酒人生 » 正文

宋河1988 * 我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8  作者:笨笨猪  浏览次数:93135
核心提示:宋河1988 * 我的故事 1988年,我在中州铝厂参与熟料烧成90米烟囱的建设工作,工地在焦作市修武县与新乡市辉县交界的地带,遍

宋河1988 * 我的故事


1988年,我在中州铝厂参与熟料烧成90米烟囱的建设工作,工地在焦作市修武县与新乡市辉县交界的地带,遍地石头,绝少人烟。
工余是漫无边际的闲聊与闲逛,为了一场露天电影常常会步行数里,没有这种文艺生活时,则多为一次小酒(那时还有散酒出售),单人独骑的,常常就孔已己似的,打一角酒,要一碟黄豆。啸聚而出的,轮流做庄,轮到做庄而诡诈不出的,被公视为不齿。而大概和风水有关,当地店主的脸上常是木木的,即便表示由衷的欢迎,也象挤出来一样。市内县里的货品流通不过来,这种小店仿佛灾年一般。
这时,我常常回忆家乡的鹿邑大曲和宋河粮液,1987年,我在周口老干部局工地时,已经被鹿邑大曲物美价廉的气度折服,并且很快知道,该产品的中高档产品宋河粮液,已经占据中档以上饭店餐桌的优势空间。
这种星火燎原的趋势,是世间最好的口碑,普通小聚喝大曲,重要场合饮宋河,到了1988年,玻璃瓶装的宋河粮液经历种种考验,淬练成为中国名酒,迄今为止,河南只有两个“中国名酒”,而宋河粮液,是浓香阵营中的惟一。
宋河粮液获得中国名酒后的喧哗之声,很快传播到了太行山下的工地,假如我们还在周口做工,事不关己,挠挠而已。可是背井离乡,尽管草根,就有些聚气合力、心向往之的感觉了。当然,我们没有那种胜利的雀跃与沸腾,只是感觉“这个酒,该这样。”那之后,我们开始期待来回往返的乡党从家乡、或者从市内所能购到家乡酒的地方,带回一些酒品,当然,根据腰包的厚度,我们要的多是鹿邑大曲,有相对重要的事情时,才用宋河粮液。
当年冬天,前面的工地已验收交工,我在王庄旅社小住,等待结算及新工程发包。住下第二天,隔壁来了位保温材料厂的老板,李子英,鹿邑人。一攀老乡,话题就长,除了他的岩棉、稻壳、石英等保温材料外,一提到枣集,仿佛顽童打枣一般,传说轶闻、乡间奇事、工艺构成—丰满地要砸住人脸。
他从商时间长,江湖经验老道,个别词句我至今记忆清晰,如:过去王香花有能耐,啥事儿办不成,找她。后来她不行了,换成张宝林,现在,我有事情就用宋河粮液。(王香花——经济短缺时豫东、豫南部分区域人们对王八、香油、花生的简称。)
后来的事情果如他说。他一口浓郁的豫东话,去相关部门办事情,对方先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公事公办状接待,后来随口问:李经理哪里人。回答鹿邑,对方才缓缓挺直了腰板:“鹿邑?枣集?”
“正(是)枣集人!”
“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对方眼睛放出光来。
李子英激动地几乎要和他击掌为誓。
后来的故事这里就不说了。二十多年,李子英如今下落如何,与我已是参商之别,再无交集。枣集镇也因为宋河的光大,更名为宋河镇,我在这个生命的进程中,先是离开了焦作,之后又离开了这个行当。感谢时代,经济层次的上升,使我可以放开尺度地在庆典、纪念、迎送、家宴等多重场合饮用宋河粮液了!宋河粮液中,有她的故事,而倾入我的杯中后,又和我的故事一起沉淀、发酵,形成独有的醇香。一段记忆,一段情谊,一段缘份,怕是永生割舍不掉了。(王见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