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杨百亮:陶乐人生醉丹青_河南酒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酒与文化 » 杯酒人生 » 正文

杨百亮:陶乐人生醉丹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30  浏览次数:7506
核心提示:杨百亮:陶乐人生醉丹青 一张条案,几支画笔,数张鲜纸,勾勒出杨百亮饱满而又朴实的生活轨迹;一摞图书,几张报纸,数幅作品
   杨百亮:陶乐人生醉丹青

 QQ图片20160330113342

一张条案,几支画笔,数张鲜纸,勾勒出杨百亮饱满而又朴实的生活轨迹;一摞图书,几张报纸,数幅作品,描绘着杨百亮快乐而又真实的快乐追求。

丙申初春,记者先后两次赴京,独家采访了这位来自河南柘城的艺术大师。每次见到他,他总伏在那条普普通通的条案前,耕耘在他快乐的王国里。

他,就是中国书画院副院长杨百亮。

历经磨难,一幅画成就了绘画梦想

生活是一本厚重的文化,生活是艺术创作无尽的泉源,只有读懂生活的人,才能在辽阔无垠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一抹属于自己的璀璨。杨百亮,亦是如此。

1943年9月,杨百亮出生在豫东商丘柘城县一个农村家庭,受祖父和父亲绘画艺术的熏陶,杨百亮从小便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他总中对着父亲的画出神,常常被画中的神话故事、英雄人物所折服,他敬佩自己的父亲老师,在幼小的心灵留下了许多遐思和向往。

父母早逝,姊妹又多,使本来就不富裕的杨百亮家,雪上又加一层霜。高小毕业后,杨百亮家再也无钱使他继续学业,年幼的杨百亮更没有钱买一枝画笔。闲来无事,他便折了一段树枝,当起了画笔,辽阔无垠的大地成了他无尽的画纸,灶台前,门堪边,土地上,都成了他的乐园,成就他绘画的“舞台”。姊妹们年龄小,杨百亮既当爹,又当娘,全家养家糊口的重任落在了这个年幼的农村孩子肩上,虽然白天干农活,晚上,一个小板凳,一盏煤油灯,几张别人不用的废纸,便成了杨百亮的天地。他说,那些日子,虽然很苦,但也是他一生最快乐的光阴,就是在那样的境遇,杨百亮苦炼绘画、书法。

1970年1月,经村里人介绍,杨百亮来到柘城县砖瓦厂,繁重的农活,并没有使杨百亮放弃手中的画笔,一年又一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劳动的快乐使杨百亮的生活更加丰满。五年时间,从运土到和泥,从打坯到烧砖,杨百亮几乎把砖厂的每道工序都烂记于心。1975年,杨百亮创作的《窑厂新貌》终于问世,这幅反映砖厂生活的画卷三米多长,砖厂工作的每道工序都跃然纸上,在长卷中得到完美体现。

《窑厂新貌》在河南省开封市龙亭画展展出后,得到了河南省书画界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杨百亮也因此使命运得到了改变,许多单位纷纷向杨百亮伸出了橄榄枝,当年,杨百亮被柘城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破格使用。此后的二十年里,杨百亮发挥所长,绘制了大量计划生育题材的宣传画、漫画,并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创作的流动画刊也在河南各地展出,观者如潮,使杨百亮这个其貌不扬的豫东汉子成为书画界的风云人物。

杨百亮,梦寐以求的绘画愿望终于实现了。

 

爱上酒文化,追求一片独特的快乐

观其杨百亮的书画,古意禅味浓厚,既有古代的妙笔风韵,更有突破古人的创新;既有传统的厚重底蕴,更有现代的挥洒和飘逸;观杨百亮画中的人物,动作栩栩如生,神情传神明快,性格窘态各异,音容淋漓尽致;观杨百亮的风景山水,仿佛站在满目苍翠间,呼吸乡间野外的空气,享受着雨后的山涧风韵……

难怪有位行业内人士这样评价李百亮的作品,书画章法、布局犹如一部流动的历史,宛如一首古琴演奏的美妙乐章,流淌着千古传奇。

1993年7月,杨百亮从柘城县计生委退休后,他对绘画书法更加专心、专注,加深了他对追求的痴迷。他的画风、画技得到了河南省一家出版社的首肯,聘请他专门为图书创作插图。1995年,杨百亮辞去了出版社的工作,专程来到首都北京,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创作中去。

来到北京后,看书、画画儿、写字,成了杨百亮一天生活的全部。他告诉记者,常常古籍不离手“与古人对话,向古人学习。”为了探寻古人的那种情致与意境,而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画作也在这精心中打磨得愈加浓厚。他说,通过作品,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古人身上那种清心寡欲的处世哲学和淡泊名利的精神。

更难能可贵的是,杨百亮的作品不单是为了再现自然的原生态,而是从道德、哲学的高度去关注自然,带给现实生活更深层次的艺术启迪。画家除了要在技法上不断提高外,还要注重自身艺术品格的修养,潜心充实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画出更高的境界。杨百亮所追求的,正是中国画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闲暇时,他也不忘到老家走走看看,他说,传承古今的故事更增添了生活的快乐,也更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尤其是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杨百亮深刻领悟每个酒文化故事的内含,并创作成一幅幅形态各异的图画。

杨百亮说,中国是酒的国度,孕育了丰富深厚的酒文化,觥筹交错、羽觞溢彩。杨老创作的有关“酒文化”系列画作六十多幅,既有杜康《酒泉》,又有兰亭序的《曲水流觞》;既有三国的《义结桃园》,又有清代著名的《千叟宴》;既有楚汉时期的《鸿门宴》,又有北宋时期的《杯酒释兵权》等,深受业内外人士赞赏。

杨百亮告诉记者,读懂每首诗,看懂每篇文章,结合人物的思想,才能把作品创作得炉火纯青,让人过目不忘。杨百亮说,今年4月,他将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一次《杨百亮酒文化国画展》,这也是他几年来的夙愿。为了筹备展览,他抛下了其他的所有工作,又从河南省酒业协会一位朋友手里找来些与豫酒相关的资料,并结合豫酒的个性特点,创作出更具家乡情怀的书画作品。

杨百亮说,截止目前,画展的作品已经完工,后期制作正在加紧进行。杨百亮说,他要让家乡的这份情怀展现给世人,让这些作品传承给子孙后代,成为一份宝贵的财富。

    

    修身养性,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是顺应自然法则的文化与思想沉淀,其不会因为短浅的时效而被历史进程和社会演变所摒弃。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杨百亮坦言,中国传统绘画不但要传承,更要在其之上创新之。“因为这是不断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延续和内心精神世界的强大与高贵输送血液。”

杨百亮的画品清高独立,画质超凡孤拔,画心厚朴凝重,集聚了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正能量和画家个体的艺术哲思。这也正应了他绘画的初衷:“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祖先们发明的笔墨纸砚,让我们更好地表现每个时代的意境,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发扬传承。”

2012年10月,杨百亮应邀参加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46周年书画展,其创作的《中国圣贤图》不仅被美龄艺术馆收藏,吴伯雄更是亲自为其题写收藏证书。这为两岸的文化交流书写了浓厚一笔。

2012年9月,应新加坡政府书协和美协的邀请,杨百亮参加了新加坡华族文化节,其作品在展览中备受好评,并得到新加坡总统陈庆炎亲自接见。

2013年,杨百亮的作品欧洲巡展也受到了当地美术界和华侨华人的热烈欢迎,《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欧洲时报》也对这次巡展进行了追踪报道。

谈到今后的打算和理想,杨百亮老人说,日出而起,日落而眠,一生无他追求,把绘画融入到生活中去。他要汲取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把抽象的文化用图画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其更加形象化、更加生动,留给后代生动的记忆。

杨百亮说,他没有受过名人指导,更没有受过专业的绘画理论培训,很多作品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境界,不惟名,不惟利,他要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自己的绘画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但愿杨百亮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攀登更高的艺术高峰。(岳晓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