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郭松泉:中国葡萄酒到了说话的时候_河南酒业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动态 » 高端访谈 » 正文

郭松泉:中国葡萄酒到了说话的时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6  浏览次数:1455
核心提示:中国葡萄酒到了说话的时候 不管怎样,中国葡萄酒课程总算走出了第一步,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做都不敢做,100年也别想有好的前程



“中国葡萄酒到了说话的时候”


 

“不管怎样,中国葡萄酒课程总算走出了第一步,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做都不敢做,100年也别想有好的前程。”——全球首部中国葡萄酒课程编委、专家讲师郭松泉​​​​

2014年4月,中国葡萄酒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由酒媒网策划发起,“中国第一葡萄酒世家”郭氏葡萄酒技术中心专业打造的全球首部中国葡萄酒课程——DSW中国葡萄酒课程(简称“DSW·CHN课程”)在一众国产葡萄酒关心和支持者的期盼中应运而生。该课程由中国著名葡萄酒专家,国际评酒会裁判、葡萄酒作家、葡萄酒厂设计师、葡萄酒古董收藏家郭松泉先生亲自编审撰写。他在结合自己数十年葡萄种植管理酿造及国内外葡萄酒产区走访交流经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目前中国市场上法国、澳洲、美国等葡萄酒培训课程特点而悉心完成,以满足广大葡萄酒爱好者对中国葡萄酒的了解需求。​​

课程logo寓意解析:标识整体轮廓远看像一片葡萄叶。但细看会发现上半部分其实是长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下半部分则是葡萄叶,它代表着葡萄酒,也代表着成长中的葡萄树;中间空白部分,象征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水是生命之源,亦是葡萄树成长的动力。故而,整体标识的寓意是:中国酒,中国风。其与课程的宣传语“中国葡萄酒,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酒”也是不谋而合的。​​

在当前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葡萄酒课程在中国落地生根,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进口酒培训课程开展的正如火如荼的背景下,DSW中国葡萄酒课程的诞生对于中国葡萄酒意义非凡,弥补了市场环境下的本土葡萄酒培训课程一直处于空白的现状。走进中国葡萄酒,探索960万平方公里上的独有风土,对话这位有着从业40多年的经验的中国著名葡萄酒专家,听听他与中国葡萄酒之间的那些丰富多彩的经历,以及那些我们闻所未闻的中国葡萄酒背后的人文故事。​ ​​记者:郭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构思中国葡萄酒课程的?​

郭松泉:1996年以前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少有进口酒,当年的下半年,起自南国的“法国悖论”席卷大陆,饮者对红葡萄酒的需求趋之若鹜,像喝药一样喝葡萄酒;2001年底中国入世,进口酒降税使各国美酒蜂拥而入,同时带来了一整套为之配套的培训课程。从1996年至今,近20年的时间,各色培训课程使业内人士眼花缭乱,如果对这些普遍现象还视而不见,那真是枉为业内人士。在中国葡萄酒课程方面,其实我一直在构思也一直在等,一等有关部门的组织,二等其他有识之士的挺身而出,三等有与我有共同志向的同仁,快20年了,没等到!中国葡萄酒到了说话的时候,还是我来吧!2014年年初的时候,酒媒向我提出这方面的意向,天津与烟台相隔600公里两颗脑袋的共同志向在一瞬间达到默契,我们一拍即合。于是,开始了!​​​​记者:您最初是基于哪些原因决定开展中国葡萄酒课程的?​

郭松泉:外国人有我们没有,中国葡萄酒课程是空白;2.前述造成消费者只认识进口酒而不清楚国产酒,国产酒在中国葡萄酒市场尤其是需要依托的文化层面处于劣势;3.产区信息一盘散沙,需要整合;4.个别产区历史被混淆编造,那些我都有亲身经历,“有图有真相”地还其清白。​​

记者:请结合您在国外产区的走访经历,谈谈中外葡萄酒教育的差异?​

郭松泉:首先最大的差异是:中国的课程是“中国葡萄酒,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酒”,这句自创的语句,足以令我自豪并为之奋斗,而我们的人说外国酒刚好相反;其二是语言,标准普通话的交流比外语翻译过来的语言要省一半时间,这还不算老外想说的老中没翻好或词不达意的尴尬;其三是授课老师生于斯长于斯,以他对国产酒和各个菜系以及各地饮者食客的了解,深知什么酒配什么菜;其四是授课老师在葡萄酒厂浸染几十年,从酿酒技术角度结合品尝去解释葡萄酒质量;其五,授课者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从业40多年,在重要的历史阶段、重要的单位、重要的岗位,做出重要的事情,成为行业的重要人物。亲身经历了他所讲的那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和脱口而出的真实故事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其课程会是精彩纷呈。​总之,差异就是:隔靴搔痒和大接地气!​ ​​​

记者:本次中国葡萄酒课程的主题与去年举办的首个中国葡萄酒专业赛事——DSW挑战赛一致,即“发现·分享·见证”,您也作为评委参与其中,您觉得这些活动对中国葡萄酒的普及会有哪些影响?

郭松泉:客观地说,一个课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需要学员们正面地接受,还需要有各个层面的大力推广,更需要身在行业的人们时时想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并记住进化前行,如果能显著推动中国葡萄酒的普及和提高,这四者缺一不可。不管怎样,中国葡萄酒课程总算走出了第一步,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做都不敢做,100年也别想有好的前程​

记者:中国葡萄酒课程的开展填补了全球葡萄酒教育行业的一项空白,具有首创性,也可以说是中国这个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于这个课程,您有哪些规划或计划?​

郭松泉:喜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叫法,我做过几件这样的事。中国葡萄酒教育会在内地各大城市陆续开展,首先是北上广,二是省会城市,三是有葡萄酒消费习惯的三级甚至四级城市,预设一个月一次。开始之前会选择一个我国葡萄酒底蕴丰厚的城市,比如烟台,做一次试讲。​

授课对象大致包括六方面的人士:1.葡萄酒讲师(他们通常有培训师的头衔)、2.葡萄酒经销商(他们通常有品酒师的头衔)、3.各地酒协食协组织、4.葡萄酒生产企业关键岗位的人员(当然欢迎一把手来听,因为我讲的东西肯定对他们有益)、5.外国酒代理机构或国外产区代表或外国使领馆人员(他们应该对这个事情感兴趣)、6.其他有需要的阶层,比如政府层面。​

郭其昌家统计1949~1979年中国葡萄酒数据用了8年;编译OIV的【国际葡萄酿酒法规】、【国际葡萄酿酒药典】和【国际葡萄汁葡萄酒分析方法】三大著作用了27年;从调研开始,到树立入门门槛,再建立【中国酒庄联盟】,用了8年;……这次我准备了10年!​

我的想法还要与酒媒方面契合才是我们最终的决议,我们是一个团队。​​​​

记者:当下的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请根据您的经验,对本土葡萄酒企业应对这种情况有哪些建议?​

郭松泉:三方面。一是任何时候做酒的和酒企要想到并做出自己的特色产品,这是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团结一致、产区发力,这是我们最大的障碍;三是要走出内向和闭门造车,接市场的地气,多走访、多做活动、多发声。​​

我们的很多企业主和酿酒技术人员,人很好,既憨厚又诚实,他们沉湎于常年把自己关在葡萄园和酒厂,不与或少于外面尤其是市场接触,这是好的一方面;但不利的是那种闭关锁国的闭塞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今的中国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你不去闯就没你的地盘儿,人家不知道或不了解你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